裝配式建筑行業發展前景預測:2020年市場規模接近七千億
瀏覽次數:2838次發布時間:2018/09/10
與發達國家相比,目前我國裝配式建筑仍處于發展階段,部分地區甚至徘徊在起步階段。近十年來,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,勞動力成本的上升,預制構件加工精度與質量、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政策因素的推動,預制裝配式建筑重新升溫,并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。
近年中央連續出臺推廣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的相關政策,制定行業準則,定下建設目標。從最早2012年財政部、住建部提出力爭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%,至2017年1月發布裝配式建筑三大體系技術標準,再到2017年3月出臺《“十三五”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》及配套管理辦法,政策愈發密集,裝配式建筑未來發展可期。
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裝配式建筑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》數據顯示,2017年裝配式建筑行業規模達2573億,鋼結構行業幾家龍頭市占率均不足2%,市場分散度高,未來行業增量空間較大。經測算,2020年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將達6981億元, 2025 年將達到14389億元。
中國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及同比增速測算
隨著裝配式建筑的推進,相關產業持續受益。根據2016年我國落地的裝配式建筑類型來看,主要以混凝土裝配式建筑和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為主,一般通過BIM系統完成前期設計,其次在工廠完成預制件生產,最后在施工現場進行拼接。一個裝配式建筑的生產全過程涉及領域繁多,包括設計(以BIM為主)、混凝土產品制造、鋼結構產品制造、銜接處零部件制造、管網鋪設、幕墻制造等。
鋼結構在我國由來已久,古代的鐵鏈橋和宗教鐵塔均為鋼結構建筑的代表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,特別上世紀80年代以來,鋼結構科學技術和工程建設有了空前規模的發展。鋼結構的設計、制造和安裝水平有了很大提高。在大盆的鋼結構工程中,有些在規模上和技術上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。鋼結構已在各類工程結構中得到大量應用。
雖然我國建筑鋼結構在近年來從產量和應用領域來看都有大幅提高,但鋼結構用鋼量占全國粗鋼產量的比例一直在4%-6%浮動,鋼結構用鋼量占建筑用鋼的比例約為9%-11%,而鋼結構產值占建筑總產值的比例僅為2%-3%,與主要發達國家50%以上的比重相比,仍有較大差距。
另外,除了裝配式建筑對鋼結構的發展提出要求外,鋼結構行業也有自身發展的要求:《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(2016-2020年)》指出,目標到2020年鋼結構用鋼占建筑用鋼比例從2015年的10%提升到25%以上;加快鋼結構建筑推廣應用,力爭鋼結構用鋼量由目前的5000萬噸增加到1億噸以上。
對比預制混凝土和鋼結構對傳統建筑的替代效果來看,兩者在成本端都有劣勢,但鋼結構對建筑本身的品質有明顯提升,對于一些高層和大跨度的建筑,鋼結構也是唯一選擇,因而鋼結構建筑在我國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。